复制

huán ㄏㄨㄢˊ

氵部共9画左右结构U+6d39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氵部

9画

6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igjg

emam

vbk

31116

3180

6801

U+6d39

441125111 点、点、提、横、竖、横折、横、横、横

𣵨 𣷻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huán,部首是氵,总笔画是9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亘”,五行属水。

[ ] 字造字法是

[ ] 字仓颉码是emam,五笔是igjg,郑码是vbk,中文电码是3180

[ ] 字的UNICODE是U+6D3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961,UTF-32:00006d39,UTF-8:E6 B4 B9。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332,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huánㄏㄨㄢˊ

基本解释

〔~水〕水名,在中国河南省。亦称“安阳河”。

详细解释

名词

古水名 Huanshui River。在河南省北境,今名安阳河。源出林县,东流经安阳市到内黄县入卫河。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iverinHenanprovince
  2. (nomd'unerivièredelaprovinceduHenan)​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羽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𡘋音袁──水名。
水經》:洹水,出上黨泫民縣。〔註〕音桓,一音怛,今土俗音袁。

又,縣名。
輿地廣記》:相州臨漳縣本鄴縣,後周分東北界,置洹水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胡官切,音桓──義同。

又,《博雅》:洹洹,流也。

又,泥洹,卽涅槃也。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羽元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147頁,第1許惟賢936頁,第1

𣷻𣵨水。在齊魯閒。

段注齊當依《水經注》所引《說文》、《字林》作晉。《左傳》成七年。聲伯夢涉洹。杜曰:洹水出汲郡林慮縣。東北至魏郡長樂縣入淸水。《水經》曰:洹水,出上黨泫氏縣。東過隆慮縣北。又東北出山。過鄴縣南。又東過內黃縣北。東入於白溝。林慮縣卽隆慮縣。今河南彰德府林縣是其地也。今洹水自山西長子縣流入。經林縣東北流。經安陽縣北。又東流經內黃縣西北入衞河。《水道提綱》曰:衞河又東北經彰德府治安陽縣東南畍。有洹河自西北來會。其南岸卽內黃縣西境也。《水經》之白溝,今衞河在內黃者皆卽淇水。許當云在晉衞之閒。云在晉魯閒者,魯衞相近。以魯聲伯夢渉而云也。

从水。𠄢聲。

段注羽元切。十四部。《玉篇》曰:汍同。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洹(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洹(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洹(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洹(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洹(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洹(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洹(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洹(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洹(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洹(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洹(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洹(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洹(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洹(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洹(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洹(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洹(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