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jīn ㄐㄧㄣ

⺮部共12画上下结构U+7b4b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部

12画

6画

上下结构

会意字

telb8

hbks

mqym

88227

4585

2978

U+7b4b

314314351153 撇、横、点、撇、横、点、撇、横折钩、横、横、横折钩、撇

𥴤 𦞬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jīn,部首是⺮,总笔画是12画。

[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五行属木。

[ ] 字造字法是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 ] 字仓颉码是hbks,五笔是telb8,郑码是mqym,中文电码是4585

[ ] 字的UNICODE是U+7B4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63,UTF-32:00007b4b,UTF-8:E7 AD 8B。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688,属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jīnㄐㄧㄣ

基本解释

肌肉的俗称。~力。~肉。~疲力尽。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骨。~道(“道”读轻声)。蹄~。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络。~脉。青~暴露。

像筋的东西。钢~。橡皮~儿。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同本义tendon

筋,肉之力也。 —— 《说文》诸筋者,皆属于节。 —— 《素问·五藏生成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 《考工记·弓人》劳其筋骨。 —— 《孟子·告子下》筋骨之强。 —— 《荀子·劝学》先折筋骨。 —— 清· 方苞《狱中杂记》筋骨尽脱。 ——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3.肌肉的旧称 muscle。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4.静脉 veins that stand out under the skin。如:筋脉。

5.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articles resembling tendons or veins。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6.加强物、加固物 reinforcement。如:钢筋。

7.植物的脉络 veins。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uscles;tendons
  2. Sehne(S,Med)
  3. muscle,tendon,forcemusculaire,forcephysique,nerf,veine,uniparlesliensdusang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竻

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𡘋音斤。
說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
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
釋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

又,藥名。
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䈥。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四下反切居銀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709頁,第1許惟賢315頁,第7

筋肉之力也。

段注力下曰筋也。筋力同物。今人殊之耳。《考工記》故書筋或作薊。

从肉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

段注說從竹之意。居銀切。十三部。

凡筋之屬皆从筋。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筋(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筋(简·秦·龙岗) 龙岗

筋(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筋(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筋(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筋(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筋(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筋(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筋(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