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nǎi ㄋㄞˇ

艹部共5画上下结构U+827f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艹部

5画

2画

上下结构

aeb86

tnhs

eym

44227

5350

6021

U+827f

12253 横、竖、竖、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

𦮘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nǎi,部首是艹,总笔画是5画。

[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乃”,五行属木。

[ ] 字仓颉码是tnhs,五笔是aeb86,郑码是eym,中文电码是5350

[ ] 字的UNICODE是U+827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407,UTF-32:0000827f,UTF-8:E8 89 BF。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3531,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1nǎiㄋㄞˇ

基本解释

〔芋~〕见“芋”。

详细解释

——见“芋艿”( yùnǎi ):即芋头。

2rèngㄖㄥˋ

详细解释

名词

1.乱草;杂草weeds

艿,艿草也。从草,乃声。…字亦作芿。 —— 《说文》藉艿燔林。 —— 《列子·黄帝》

艿稗(泛指杂草。亦以喻芜杂的事物)

2.另见 nǎi。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𡘋音仍──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也。所謂燒火艿者也。
唐書・裴延齡傳》:延齡妄言,長安咸陽閒,得陂艿數百頃。
正字通》:芿艿同。
〇〔按〕《唐韻》分爲兩字,艿平聲,芿去聲。
集韻》二字雖通,然平聲則以艿爲主,去聲則以艿爲附,其意微有差別,古人必有所據。且考唐書,亦兩字分見,不宜倂合,今从《唐韻》。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一下反切如乗切古音第六部頁碼182頁,第8許惟賢79頁,第13

艿艸也。

段注按許謂艿爲艸名也。《廣韵》云:陳根艸不芟。新艸又生。相因仍。所謂燒火艿。此別一義。其字亦作芿。《列子》。趙襄子狩於中山,藉芿燔林是也。今《玉篇》以舊艸不芟,新艸又生曰艿,係之《說文》。此孫強,陳彭年輩之誤也。

从艸。乃聲。

段注如乗切。六部。乃在一部。仍艿在六部者,合韵冣近也。籒文作𦮘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艿(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艿(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艿(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艿(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