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ㄑㄧˊ

氵部共11画左右结构U+6dc7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氵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iadw8

etmc

vec

34181

3217

6831

U+6dc7

44112211134 点、点、提、横、竖、竖、横、横、横、撇、点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部首是氵,总笔画是11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其”,五行属水。

[ ] 字造字法是

[ ] 字仓颉码是etmc,五笔是iadw8,郑码是vec,中文电码是3217

[ ] 字的UNICODE是U+6DC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103,UTF-32:00006dc7,UTF-8:E6 B7 87。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965,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ㄑㄧˊ

基本解释

〔~水〕水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淇山,流入卫河。

详细解释

名词

1.水名。又名“淇河”Qi River

淇,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河,或曰出隆虑西山。 —— 《说文》

2.按,古为黄河支流,自河南省林县东南曲折流至今汲县东北淇门镇南入黄河。

3.古州名 Qi prefecture。今县名。在河南省。

4.山名 Qi mountain。又名“北山”、“大号山”、“沮洳山”等,为淇水所出。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iverinHenanprovince
  2. Qi-NameseinesFlusses(Eig,Geo)
  3. (nomd'unerivièr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𡧧切,𡘋音其──水名。
說文》:水,出河內共北山,東入河。
水經》:淇水,出河內隆慮縣西大號山。
詩・邶風》:亦流于淇。又,襄陽亦有淇水。
水經注》:濔水,東合夷水,與夷水亂流東出,謂之淇水。

又,縣名。
廣輿記》:屬彰德府,古朝歌地,周沬邑,元淇州。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渠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107頁,第1許惟賢920頁,第2

淇淇水。出河內共《北山》。東入河。

段注《韵會》引作東至黎陽入河。此用《漢書》增三字也。《說文》之例。舉所出之郡縣。不舉入河入江之郡縣。所出之地不變者多。下流古今多變。故略之也。河內郡共,二志同。共音恭。今河南衛輝府輝縣治,古共城也。《前志》共下曰:《北山》,淇水所出。東至黎陽入河。《北山》,今輝縣西北蘇門山。其別阜曰共山是也。詩曰:毖彼泉水。亦流於淇。又曰: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泉謂淇之源也。今淇水自彰徳府林縣流入衛輝府淇縣境,入衛河而入海。與古入河者迥異。

或曰出隆慮西山。

段注隆慮,漢諱殤帝改曰林慮。此不改者,書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已前也。《前志》。河內郡隆慮。《後志》作林慮,慮音閭。今河南彰德府林縣是其地。西山者,今林縣西北二十五里隆慮山是也。《水經》曰:淇水出河內隆慮縣西大號山。東北入於海。《山海經》注亦曰今淇水出汲郡隆慮縣大號山。東過河內縣南爲白溝。

从水。其聲。

段注渠之切。一部。《山海經》作濝。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淇(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淇(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淇(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淇(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淇(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