𩫠

𩫠

复制

quē ㄑㄩㄝ

高部共20画左右结构U+29ae0
汉语字典

高部

20画

10画

左右结构

ylkw

yjdk

sjxg

U+29ae0

41251252511251125134

𡥹 𩍯 𩍷

𩫠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𩫠 ] 字拼音是quē,部首是高,总笔画是20画。

[ 𩫠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

[ 𩫠 ] 字仓颉码是yjdk,五笔是ylkw,郑码是sjxg,。

[ 𩫠 ] 字的UNICODE是U+29AE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70720,UTF-32:00029ae0,UTF-8:F0 A9 AB A0。

𩫠的笔顺

折叠展开

𩫠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𩫠

同“缺”。

𩫠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集韻》:傾雪切,音闕。
說文》:缺也。古者城闕其南方謂之𩫠

又,《集韻》:一決切,音抉──義同。

𩫠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五下反切傾雪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12頁,第1許惟賢404頁,第1

𩫠缺也。

段注以㬪韵爲義。

古者城闕其南方謂之𩫠

段注闕之義同缺。何氏《公羊傳》注曰:天子周城。諸侯軒城。軒城者,缺南面以受過也。按《毛詩傳》曰:闉,曲城也。闍,城臺也。城門上有臺謂之闍。《周官・匠人》、《詩・靜女》,所謂城隅也。無臺謂之𡥹。詩子衿所謂城闕也。三面有臺,而南方無臺。故謂之𡥹。猶軒縣之缺南方,《泮水》之缺北方。不敢同天子也。《毛詩》城闕當作𡥹。闕其假借字。非象闕之闕也。詩曰:在城闕兮。傳曰:乘城而見闕。箋申之曰:登高而見於城闕。明非城墉不完,如《公羊》疏所疑也。本城𡥹之字,故从𩫖。引伸爲凡缺之偁。故先之曰缺也。

𩫖。夬聲。讀若拔物爲決引也。

段注以物塞其口。拔其物使內出。𡥹傾雪切。十五部。

原文

𩫠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𩫠(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𩫠(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𩫠(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𩫠(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