𠬪

𠬪

复制

biào ㄅㄧㄠˋ

爫部共6画上下结构U+20b2a
汉语字典

爫部

6画

4画

上下结构

ecu

be

pvxs

U+20b2a

344354

𠬪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𠬪 ] 字拼音是biào,部首是爫,总笔画是6画。

[ 𠬪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爫、又”。

[ 𠬪 ] 字仓颉码是be,五笔是ecu,郑码是pvxs,。

[ 𠬪 ] 字的UNICODE是U+20B2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3930,UTF-32:00020b2a,UTF-8:F0 A0 AC AA。

𠬪的笔顺

折叠展开

𠬪的意思

折叠展开

𠬪

biàoㄅㄧㄠˋ

基本解释

给予,付给。《説文•𠬪部》:“𠬪,上下相付也。”

物落。《説文•𠬪部》:“𠬪,物落……讀若《詩》‘摽有梅’。”

饿死的人。后作“殍、莩”。《玉篇•𠬪部》:“𠬪,今作莩。”

𠬪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玉篇》:平表切,瓢上聲。
說文》:物落上下相付也,从爪、从又。
玉篇》:今作檦莩。
集韻》:又作𦭼

又,《集韻》:婢小切──與摽通,落也。

𠬪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四下反切平小切古音第二部頁碼638頁,第1許惟賢285頁,第7

𠬪物落也。

段注也字依《韵會》補。草曰苓。木曰落。引伸之凡物皆曰落。

上下相付也。

段注付,与也。

从爪又。

段注以覆手与之。以手受之。象上下相付。凡物陊落皆如是觀。

𠬪之屬皆从𠬪。讀若詩摽有梅。

段注見《周南》。毛曰:摽,落也。按摽,擊也。《毛詩》摽字正𠬪之假借。《孟子》。野有餓莩。趙曰:餓死者曰莩。詩云莩有梅。莩,零落也。丅公箸云:莩有梅,《韓詩》也。《食貨志》。野有餓𦭼。鄭氏𦭼音蔈有梅之蔈。《孟子》作莩者,𦭼之字誤。《漢志》作𦭼者,又𠬪之俗字。《韓詩》作𠬪是正字。《毛詩》作摽是假借字。鄭德作蔈,亦假借也。《鄭風》。風其漂女。毛曰:漂猶吹也。毛意漂亦𠬪之假借。平小切。二部。

原文

𠬪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𠬪(金文·商·商) 金文

𠬪(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𠬪(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𠬪(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𠬪(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𠬪(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𠬪(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𠬪(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𠬪(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