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tuàn ㄊㄨㄢˋ

彑部共9画上下结构U+5f56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彑部

9画

6画

上下结构

会意字

xeu

vnmo

zmgq

27232

1740

6972

U+5f56

551353334 撇折、横撇/横钩、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𢑡 𧰺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tuàn,部首是彑,总笔画是9画。

[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彑、”,五行属火。

[ ] 字造字法是

[ ] 字仓颉码是vnmo,五笔是xeu,郑码是zmgq,中文电码是1740

[ ] 字的UNICODE是U+5F5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406,UTF-32:00005f56,UTF-8:E5 BD 96。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6923,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tuànㄊㄨㄢˋ

基本解释

《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辞(亦称“卦辞”)。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hog;ahedgehog;aporcupin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通貫切;《集韻》、《韻會》:土玩切;《正韻》:吐玩切,𡘋湍去聲。
說文》:豕走也。

又,《廣韻》:易有彖象。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
易・繫辭》:彖者,言乎象者也。〔註〕彖總一卦之義也。〔又〕彖者,材也。〔註〕材,才德也。彖言成卦之材,以統卦義也。
周易正義》:彖,斷也。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爲彖也。

又,《類篇》:賞氏切,音矢──豕屬。

又,敞尒切,音侈──義同。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九下反切通貫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824頁,第5許惟賢797頁,第8

彖𧺆也。

段注《玉篇》作豕走悅也。恐是許書古本如此。《周易》卦辭謂之彖。爻辭謂之象。《𣪠辭傳》曰:彖也者,才也。虞翻曰:彖說三才。彖者,言乎象者也。虞翻曰:八卦以象吿。彖說三才。故言乎象也。古人用彖字必系叚借。而今失其說。劉瓛曰:彖者,斷也。

从彑。从豕省。

段注通貫切。十四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彖(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彖(甲骨文·商·𠂤历间) 甲骨文 𠂤历间

彖(甲骨文·商·子组) 甲骨文 子组

彖(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彖(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彖(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彖(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彖(甲骨文·商·妇女卜辞) 甲骨文 妇女卜辞

彖(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彖(金文·商·商) 金文

彖(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彖(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彖(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彖(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彖(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彖(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彖(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彖(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彖(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彖(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彖(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彖(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彖(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彖(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彖(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