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xiè ㄒㄧㄝˋ

虫部共19画上下结构U+87f9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虫部

19画

13画

上下结构

形声字

qevj

nqlmi

rlmi

27136

5851

4823

U+87f9

3535112533112251214 撇、横撇/横钩、撇、横折钩、横、横、竖、横折钩、撇、撇、横、横、竖、竖、横折、横、竖、横、点

𩼠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xiè,部首是虫,总笔画是19画。

[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解、虫”,五行属木。

[ ] 字造字法是

[ ] 字仓颉码是nqlmi,五笔是qevj,郑码是rlmi,中文电码是5851

[ ] 字的UNICODE是U+87F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809,UTF-32:000087f9,UTF-8:E8 9F B9。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3464,属次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xièㄒㄧㄝˋ

基本解释

〔螃~〕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称“螯”,横着爬。腹部分节,俗称“脐”,雄性脐呈长尖形,雌性脐呈椭圆形。简称“蟹”,如“河~”,“海~”,“~黄”,“~青”。

详细解释

名词

1.螃蟹crab

蠏,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鲹之穴无所庇。 —— 《说文》离为蟹,外刚而内柔也。 —— 《易·说卦》蟹六跪而二螯。 —— 《荀子·劝学》蟹白栗黄。 —— 《聊斋志异·促织》

2.动物名。节肢动物,全身有甲壳,前面的一对脚成钳状,横着爬行。又如:蟹眼(喻指水初沸时冒起的小水泡);蟹爪(指一种形如蟹爪的画笔);蟹火(渔人夜晚用来捕蟹的火);蟹厄(蟹行田中,为害禾稼)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rab,brachyura
  2. Krabbe(S)​,Krebs(S)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正韻》:胡買切;《集韻》、《韻會》:下買切,𡘋音獬──蟲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仄行〔註〕:仄行,蟹屬。〔疏〕今人謂之旁蠏,以其側行故也。
爾雅翼》:蟹,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謂之跪;兩螯倨而容仰,故謂之敖。字从解者,以隨潮解甲也;殻上多作十二點深胭脂色,如鯉之三十六鱗;其腹中虛實亦應月。
廣韻》:水蟲。
仙方》云:投于漆中化爲水,服之長生;以黑犬血灌之,三日燒之,諸䑕畢至。
山海經》:姑射國在海中,屬列姑射,西南山環之,大蟹在海中。〔註〕蓋千里之蟹也。餘互詳蝤、蟧、螖等字註。

集韻》:通作䲒。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胡賈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686頁,第1許惟賢1168頁,第5

䲒有二敖八足。

段注敖俗作螯,作𩪋。《廣韵》曰:𩪋,蟹大腳也。螯,蟹屬。然則俗作螯尤誤也。敖,出游也。故其大腳曰敖。今本《大戴禮》作螯。非。

旁行。

段注《攷工記・梓人》仄行。卽旁行也。鄭亦云蟹屬。

非它鮮之穴無所庇。

段注庇者,蔭也。鮮者,今之鱓字。鱓者,魚名。見《魚部》。魚之似蛇者也。常演切。又作䱇。今《大戴禮》作䱇。或誤䱉。《荀子》作蟺。許書古本多作鮮。葢漢人多叚貉國鮮魚之字爲之。本無正字也。玄應曰:鱓又作鱔鮮二形,同。《勸學》篇曰:蟹二螯八足。非虵䱇之穴而無所寄者。用心躁也。

从虫。解聲。

段注胡買切。十六部。《廣韵》曰:蟹,《說文》作蠏。知古如此作。

蠏或从魚。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蟹(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蟹(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蟹(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蟹(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