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yùn ㄩㄣˋ

阝部共11画左右结构U+9106
汉语字典

阝部

11画

9画

左右结构

plbh

bjnl

wwfy

37527

U+9106

45125111252 点、横撇/横钩、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yùn,部首是阝,总笔画是11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軍,可拆字为“軍、阝”。

[ ] 字仓颉码是bjnl,五笔是plbh,郑码是wwfy,。

[ ] 字的UNICODE是U+910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126,UTF-32:00009106,UTF-8:E9 84 86。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yùnㄩㄣˋ

基本解释

见“郓”。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urname;anancienttown'sname
  2. Ortsname(S)​,Yun(Eig,Fam)
  3. (nomdelieu)​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問切,𡘋音運──魯地名。
春秋・文十二年》:城諸及鄆。〔註〕莒魯所爭者,以其遠逼外國,故帥師城之。又,〈成四年〉:冬城鄆。〔註〕公欲叛晉,故城而爲備。又,〈九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莒潰,楚遂入鄆。〔註〕鄆,莒別邑。又,〈十六年〉:晉人執季孫行父,公還待于鄆。〔註〕魯西邑東郡廩丘縣有鄆城。又,〈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孫宿帥師救台,遂入鄆。又,〈昭元年〉:取鄆。
左傳》:趙孟曰:魯莒爭鄆,爲日久矣。又,〈二十六年〉:公至自齊,居于鄆。
六書故》:春秋有二鄆,莒在魯東,莒魯所爭東鄆也;公待于鄆者,西鄆也。文公城諸及鄆,不聞與莒爭;及成公時,楚伐莒入鄆,則鄆自爲莒邑,而四年所城者西鄆也。

又,州名。
韻會》:古兗州之域,魯附庸國,漢爲東平國,隋置鄆州。

又,《集韻》:河內沁水鄕名。

又,姓。
廣韻》:魯大夫,食采于鄆,後因氏。

又,《集韻》:于分切,音云──義同。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六下反切王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150頁,第2許惟賢506頁,第6

鄆河內沁水鄉。

段注河內郡沁水,二志同。今河南懷慶府濟源縣縣東北有故沁水城是也。沁水縣有鄆鄉。

从邑。軍聲。

段注王問切。十三部。

魯有鄆地。

段注見《左氏春秋》經,傳。《公羊》作運。文公十二年,成公九年,襄公十二年,昭公元年之鄆。杜云:莒別邑。在城陽姑幕縣。此在魯東者也。成公十六年之鄆。杜云:魯西邑。在東郡廩丘。此在魯西境者也。東鄆當在今山東青州府諸城縣。西鄆在今山東曹州府鄆城縣,有鄆城故城。按此與沛城父有䣙鄉,魯東有䣄戎爲一例。別於前義。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鄆(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鄆(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鄆(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鄆(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鄆(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鄆(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