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ǎo ㄗㄠˇ

木部共8画上下结构U+67a3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木部

8画

4画

上下结构

会意字

gmiu8

dby

fltd

50303

2764

5270

U+67a3

12523444 横、竖、横折、竖、撇、捺、点、点

𠐇 𢄀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zǎo,部首是木,总笔画是8画。

[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朿、”,五行属金。

[ ] 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双朿( cì )。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 ] 字仓颉码是dby,五笔是gmiu8,郑码是fltd,中文电码是2764

[ ] 字的UNICODE是U+67A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531,UTF-32:000067a3,UTF-8:E6 9E A3。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040,属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zǎoㄗㄠˇ

基本解释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红。~泥。囫囵吞~(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双朿( cì )。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2.同本义jujube; Chinese date

枣,羊枣也。 —— 《说文》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 —— 《尔雅》衣巾落枣花。 —— 宋· 苏轼《浣溪沙》

3.枣树所结的果实date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 《诗·豳风·七月》梨栗枣柿。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atetree;dates,jujubes;surname
  2. Datteln,Jujube,Zao(Eig,Fam)
  3. jujube,datt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𠂲

唐韻》、《集韻》、《韻會𡘋子皓切,音蚤。
說文》:果名。
小爾雅》:棘實謂之棗。
𡌨》:大者棗,小者棘。于文𡘋朿爲棘,重朿爲棗,蓋棗性重喬,棘則低矣。

又,《儀禮・士昏禮》:婦摯,舅用棗栗。〔疏〕以早自謹飭爲義。棗,早也;栗,肅也。〈聘禮〉:夫人勞𢷤,使下大夫勞以二竹簠,兼執之以進。〔註〕右手執棗,左手執栗。〔疏〕棗美,故用右手也。

又,酸棗,地名。
前漢・地理志》:屬陳留郡。

又,姓。出潁川。棘子成後,避仇攺爲棗。
〇〔按〕棗棘字,《說文》別立朿部,今倂入。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七上反切子皓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269頁,第2許惟賢556頁,第5

棗羊棗也。

段注羊葢衍文。羊棗卽《木部》之梬。《爾雅》諸棗中之一。與常棗絕殊。不當專取以爲訓。葢此當云棗木也。棗樹隨地有之。盡人所識。赤心而外朿。非羊棗也。必轉寫妄改之誤。

从重朿。

段注《釋木》曰:槐,棘,醜喬。棘卽棗也。析言則分棗,棘。統言則曰棘。《周禮》。外朝九棘三槐。棘正謂棗。故注云:取其赤心而外刺。上句曰喬。故从重朿會意。子皓切。古音在三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枣(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枣(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枣(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枣(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枣(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枣(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枣(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枣(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枣(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枣(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枣(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枣(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枣(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