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hí ㄓˊ

戈部共12画半包围结构U+6220
汉语字典

戈部

12画

9画

半包围结构

uajd8

yai

sukh

03650

U+6220

414312511534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斜钩、撇、点

𧧬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zhí,部首是戈,总笔画是12画。

[ ] 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戈,可拆字为“戈、亠、丷、日”。

[ ] 字仓颉码是yai,五笔是uajd8,郑码是sukh,。

[ ] 字的UNICODE是U+622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120,UTF-32:00006220,UTF-8:E6 88 A0。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íㄓˊ

基本解释

古同“埴”,黏土。

聚合。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sword;potter'sclay;togather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廣韻》:之翼切;《集韻》:質力切,𡘋音職──義闕。

又,《集韻》:式吏切,音試──黏土也。

又昌志切,音熾──義同。本作埴,亦省作戠。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之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526頁,第1許惟賢1098頁,第3

戠闕。从戈从音。

段注大徐如此。小徐無从戈从音。有職從此古職字古之職役皆執干戈十四字。葢後人箋記之語。非許語也。其義其音皆葢闕矣。攷《周易》朋盍簪。虞翻本簪作戠。云戠,聚會也。舊讀作撍,作宗。《釋文》云:荀作撍。京作宗。陰弘道云:張揖《字詁》𢈻撍同字。按此戠當以音爲聲。故與朁聲、疌聲爲伍。然《尙書》厥土赤埴,古文作赤戠。是戠固在古音弟一部也。一部內意亦从音。音未必非聲。葢七部與一部合韵之理。之弋切。一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戠(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戠(甲骨文·商·午组) 甲骨文 午组

戠(甲骨文·商·圆体类子卜辞) 甲骨文 圆体类子卜辞

戠(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戠(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戠(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戠(甲骨文·商·历无名间) 甲骨文 历无名间

戠(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戠(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戠(甲骨文·商·组类不明) 甲骨文 组类不明

戠(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戠(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戠(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戠(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戠(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戠(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戠(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戠(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戠(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戠(简·楚〔战国〕·秦家嘴) 楚〔战国〕 秦家嘴

戠(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戠(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戠(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戠(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戠(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戠(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戠(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