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chāo ㄔㄠ

扌部共7画左右结构U+6284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扌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ritt

qfh

dkm

59020

2113

1913

U+6284

1212343 横、竖钩、提、竖、撇、点、撇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chāo,部首是扌,总笔画是7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少”,五行属金。

[ ] 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 ] 字仓颉码是qfh,五笔是ritt,郑码是dkm,中文电码是2113

[ ] 字的UNICODE是U+628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220,UTF-32:00006284,UTF-8:E6 8A 84。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626,属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āoㄔㄠ

基本解释

誊写,照原文写。~本。~写。~袭。传~。

搜查而没收。~没( mò )。~家。~斩。

走简捷的路。~近。~小道。包~。

同“绰”。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同本义take up with a fork

3.掠取,抢掠 rob

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抄写 copy; transcribe

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搜查并没收search and confiscate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6.从侧面绕过去 outflank

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7.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fold(one's arms)

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8.顺手牵羊拿走 go off with

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9.迅速拿起 take up

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名词

匙子;小勺 spoon; ladle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opy,confiscate,seize
  2. copier,plagier,confisquer,emporter,prendreunraccourci,prendreàlamain,croiser(lesbras)​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𡘋與鈔同,叉取也。杜甫詩:飯抄雲子白。韓愈詩:匙抄爛飯穩送之。

又,《廣韻》:略取也。〈魏志・太祖紀〉〔註〕:抄略諸郡。

又,《增韻》:謄寫也。
通俗文》:遮取謂之抄,寫錄之目亦謂之抄。

又,姓。明永樂中有舉人抄思。

又,《集韻》:楚絞切,音炒──抄掠也。

又,《唐韻》:初教切;《集韻》、《韻會》:楚教切,𡘋鈔去聲──亦略取也。

又,《集韻》:桑何切,音娑──摩挱之挱亦省作抄。

集韻》或作摷,本作鈔。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楚交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853頁,第2許惟賢1240頁,第6

鈔叉取也。

段注叉者,手指相逪也。手指突入其閒而取之,是之謂鈔。字从金者,容以金鐵諸器刺取之矣。《曲禮》曰:母剿說。剿卽鈔字之叚借也。今謂竊取人文字曰鈔。俗作抄。

从金。少聲。

段注楚交切。二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抄(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抄(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抄(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抄(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抄(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