𠍾

𠍾

复制
亻部共14画左右结构U+2037e
汉语字典

亻部

14画

12画

左右结构

wajv

osav

nhwz

U+2037e

32125114455315

𠍾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𠍾 ] 字部首是亻,总笔画是14画。

[ 𠍾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匸、晏”。

[ 𠍾 ] 字仓颉码是osav,五笔是wajv,郑码是nhwz,。

[ 𠍾 ] 字的UNICODE是U+2037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1966,UTF-32:0002037e,UTF-8:F0 A0 8D BE。

𠍾的笔顺

折叠展开

𠍾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𠍾

同“偃”。

𠍾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𡘋煙上聲。
說文》:僵也、仆也。
儀禮・鄕射禮》:偃旌興而俟。
淮南子・精神訓》:牆之立,不若其偃也。

又,服也、靡也、臥也。
詩・小雅》:或息偃在牀。
書・武成》:偃武修文。

又,偃蹇,困頓失志貌。
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註〕偃蹇,驕傲也。

又,與堰同,壅水也。
周禮・天官・䱷人》〔註〕:梁,水偃也,偃水爲闊空也。又,偃豬,下溼之地。
左傳・襄二十五年》:規偃豬。
正義》曰:偃豬,謂偃水爲豬也。又,廁也。
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註〕偃謂屛厠也。屛厠則以偃溲。

又,地名。
春秋・僖元年》:公敗邾師于偃。

又,姓。晉偃籍。

又,《集韻》:於殄切,音蝘──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