𤑴

𤑴

复制
火部共20画左右结构U+24474
汉语字典

火部

20画

16画

左右结构

oyjf

fyrj

uoae

U+24474

43344125125112121112

𤑴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𤑴 ] 字部首是火,总笔画是20画。

[ 𤑴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

[ 𤑴 ] 字仓颉码是fyrj,五笔是oyjf,郑码是uoae,。

[ 𤑴 ] 字的UNICODE是U+2447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8596,UTF-32:00024474,UTF-8:F0 A4 91 B4。

𤑴的笔顺

折叠展开

𤑴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𤑴

同“焞”。

𤑴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說文》焞本字。

𤑴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上反切他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937頁,第2許惟賢847頁,第3

𤑴朙也。

段注《鄭語》。史伯曰:黎爲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崔瑗河閒相張平子碑云:遷大史令。實掌重黎厤紀之度。亦能焞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有漢。今本《國語》作淳。漢碑作焞,與許所據合。韋云:淳,大也。燿,明也。下文云:敦大則焞燿。自皆當訓明。《士喪禮》楚焞。所以鑽灼龜者。楚,荊也。焞,葢亦取明火之意。引申之又訓盛。《采芑》傳曰:焞焞,盛也。漢時有敦煌郡。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敦,大也。煌,盛也。唐時乃作燉煌。見《元和郡縣志》。燉乃唐人俗字。非焞之異體也。

從火𦎫聲。

段注他昆切。十三部。毛詩吐雷切,音之轉也。

《春秋傳》曰:

段注傳,當作《國語》。

𤑴耀天地。

段注檃括《鄭語》。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