刾

复制

ㄘˋ

刂部共8画左右结构U+523e
汉语字典

刂部

8画

6画

左右结构

guwj8

ktln

bduk

52800

U+523e

14313422 横、点、撇、横、撇、点、竖、竖钩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部首是刂,总笔画是8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夹,可拆字为“夹、刂”。

[ ] 字仓颉码是ktln,五笔是guwj8,郑码是bduk,。

[ ] 字的UNICODE是U+523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054,UTF-32:0000523e,UTF-8:E5 88 BE。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ㄘˋ

基本解释

古同“刺”。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ab;prick,irritate;prod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𡘋此去聲。
說文》:刺,直傷也。从刀朿。
爾雅・釋詁》:刺,殺也。
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
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註〕刺,猶剗除之也。

又,《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註〕刺,采取之也。

又,《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

又,《韻會》:棘芒也。

又,《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
後漢・禰衡傳》:建安初游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既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

又,《詩・大雅》:天何以刺。〔毛傳〕刺,責之。

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一訊羣吏,二訊羣臣,三訊萬民。〔註〕刺,訊決也。

又,刺史,官名。
韻會》:漢武帝初置刺史,掌奉詔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爲刺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七迹切,音磧──穿也、傷也。
增韻》:刃之也。
孟子》:刺人而殺之。

又,針黹也。
史記・貨殖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又,偵伺也。
前漢・燕王旦傳》:燕王旦遣幸臣之長安問禮儀,隂刺𠋫朝廷事。

又,《韻會》:黥也。

又,撐也。
史記・陳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韓愈詩:峻瀨乍可刺。

又,刺刺,多言貌。
管子・心術篇》:焉能去刺刺爲咢咢乎。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又,七計切,音砌。
詩・魏風》:維是褊心,是以爲刺。

集韻》:俗作㓨。

韻會》:从朿、从刀。俗作剌,誤。剌音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