𨟩

𨟩

复制
邑部共23画左右结构U+287e9
汉语字典

邑部

23画

21画

左右结构

hlqc

ylrau

idjy

U+287e9

2125344444125112515222515215

𨝸

𨟩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𨟩 ] 字部首是邑,总笔画是23画。

[ 𨟩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

[ 𨟩 ] 字仓颉码是ylrau,五笔是hlqc,郑码是idjy,。

[ 𨟩 ] 字的UNICODE是U+287E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5865,UTF-32:000287e9,UTF-8:F0 A8 9F A9。

𨟩的笔顺

折叠展开

𨟩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𨟩

同“𨝸”。

𨟩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𡘋音覃。
說文》:國也。齊桓公所滅。

又,通作譚。
詩・衞風》:譚公維私。
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

𨟩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六下反切徒含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194頁,第1許惟賢524頁,第3

𨟩國也。齊桓公之所滅。

段注《衞風》曰:譚公維私。《小雅》曰:東國困於役而傷於讒。譚大夫作《大東》以告病。《左傳》莊十年曰:齊師滅譚。譚無禮也。譚子奔莒。同盟故也。今濟南府府東南七十里有故譚城。在二志濟南郡之東平陵縣。東平陵故城在今濟南府府東七十五里。

从邑。𪉲聲。

段注徒含切。古音在七部。按詩,《春秋》,公,穀皆作譚。許書又無譚字。葢許所據從邑。《齊世家》譌作郯。可證司馬所據正作𨝸𨝸譚古今字也。許書有譚長。不以古字廢今字也。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