𩗬

𩗬

复制
風部共17画左下包围结构U+295ec
汉语字典

風部

17画

8画

左下包围结构

mtji

hnyrf

qijk

U+295ec

35325121441251234

𩗖 𩘁

𩗬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𩗬 ] 字部首是風,总笔画是17画。

[ 𩗬 ] 字是左下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風、京”。

[ 𩗬 ] 字仓颉码是hnyrf,五笔是mtji,郑码是qijk,。

[ 𩗬 ] 字的UNICODE是U+295E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9452,UTF-32:000295ec,UTF-8:F0 A9 97 AC。

𩗬的笔顺

折叠展开

𩗬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𩗬

同“𩘁”。

𩗬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𡘋音良。
玉篇》:北風也。或作𩘁,《集韻》或作𩗖

又,《韻會》:通作涼。
詩・邶風》:北風其涼。

又,《廣韻》、《集韻》: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𡘋音亮──義同。

𩗬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呂張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708頁,第2許惟賢1178頁,第2

𩘁北風謂之𩘁

段注《爾雅》。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毛傳》於詩凱風,《谷風》皆用爲訓。《桑柔》之大風,則不言何風。而箋以西風釋之。若《邶詩》北風其涼,本無涼風字。故毛但曰寒涼之風而已。不用《爾雅》也。陸氏《爾雅音義》曰:涼本或作𩘁。許所據《爾雅》同或作本。

从風。京聲。

段注各本作涼省聲。俗人所改。涼輬䣼皆京聲。今正。呂張切。十部。

原文

𩗬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𩗬(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𩗬(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𩗬(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𩗬(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𩗬(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𩗬(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𩗬(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