𡇆

𡇆

复制
囗部共7画全包围结构U+211c6
汉语字典

囗部

7画

4画

全包围结构

lngd

wrvmwrum

jdya

U+211c6

2551511

𡇆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𡇆 ] 字部首是囗,总笔画是7画。

[ 𡇆 ] 字是全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囗、巳、一”。

[ 𡇆 ] 字仓颉码是wrvmwrum,五笔是lngd,郑码是jdya,。

[ 𡇆 ] 字的UNICODE是U+211C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5622,UTF-32:000211c6,UTF-8:F0 A1 87 86。

𡇆的笔顺

折叠展开

𡇆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𡇆

同“曶”。

𡇆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字彙補》:籀文曶字。

𡇆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五上反切呼骨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808頁,第1許惟賢359頁,第8

𡆳出气䛐也。

段注《玉篇》作󶜂。出气者,其意也。𡇆者,其言也。意內言外謂之䛐。此與《心部》忽音同義異。忽,忘也。若《羽獵賦》蠁曶如神,傳毅《舞賦》雲轉飄曶,漢樊敏碑奄曶滅形皆出气之意。倐𠦪之皃本當用此字。不當作忽忘字也。《楊雄傳》。於時人皆曶之。則假曶爲忽。《古今人表》仲忽作中曶。許云鄭大子曶。則未識名字取何義也。今則忽行而曶廢矣。

从曰:の象气出形。

段注呼骨切。十五部。俗作曶。

《春秋傳》曰:鄭大子曶。

段注始見《左傳》桓公十年。今字作忽。

籒文曶。

段注从口。

一曰佩也。象形。

段注按六字當作一曰佩曶也五字。系於象气出形之下,《春秋傳》之上。淺人改易之。致不通耳。下得謂古笏可从口,不可从曰:亦不得謂[⿱の口]象笏形也。《咎繇謨》。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漢書》在治忽作七始訓。《史記》作來始滑。裴駰曰:《尙書》滑字作曶。音忽。鄭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據此則象笏字古作曶。許《竹部》無笏。

原文

𡇆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𡇆(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𡇆(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𡇆(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𡇆(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𡇆(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