𤋗

𤋗

复制

ㄒㄩ

火部共13画上下结构U+242d7
汉语字典

火部

13画

9画

上下结构

jqko

arf

krju

U+242d7

2511352514334

𤋗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𤋗 ] 字拼音是,部首是火,总笔画是13画。

[ 𤋗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昫、火”。

[ 𤋗 ] 字仓颉码是arf,五笔是jqko,郑码是krju,。

[ 𤋗 ] 字的UNICODE是U+242D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8183,UTF-32:000242d7,UTF-8:F0 A4 8B 97。

𤋗的笔顺

折叠展开

𤋗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𤋗
ㄒㄩ

同“煦”。中国人名用字。,xù,xǔ。

𤋗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廣韻》:況羽切;《集韻》、《韻會》:火羽切,𡘋音詡。
廣韻》:呈示。

又,《集韻》:吹也。本作欨。
前漢・中山靖王傳》:衆喣漂山。或作呴。又,《正字通》與煦同,溫潤之也。
唐書・魏徵傳》:護民之勞,喣之若子。

又,《正字通》:諂笑貌。柳宗元〈與顧十郎書〉:喣喣趄趄。

又,《前漢・中山靖王傳》〔註〕:師古曰:喣,吁句反。

又,《集韻》、《韻會𡘋匈于切,音吁──義同。
前漢》〔師古註〕:又音許于反。王充《論衡》:風猶人之有吹喣也。

又,《集韻》:一曰笑意。

𤋗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上反切香句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921頁,第2許惟賢839頁,第5

𤋗烝也。

段注《方言》。煦煆,熱也。乾也。吳越曰煦煆。按熱《廣雅》作𤑔。誤。《樂記》注曰:以氣曰煦。

一曰赤皃。

段注《日部》曰:昫,日光出溫也。按昫煦古通用。煦葢日出之赤色。

一曰𥁕潤也。

段注首一義足兼之。《文𨕖》注引《韓詩章句》。煦,暖也。

从火。昫聲。

段注香句切。古音在四部。《廣韵》又況羽切。《方言》注讀如州吁之吁。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