𤭾

𤭾

复制
瓦部共15画左右结构U+24b7e
汉语字典

瓦部

15画

10画

左右结构

sggn

mgmln

fjys

U+24b7e

12522111211554

𤭾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𤭾 ] 字部首是瓦,总笔画是15画。

[ 𤭾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西、王、瓦”。

[ 𤭾 ] 字仓颉码是mgmln,五笔是sggn,郑码是fjys,。

[ 𤭾 ] 字的UNICODE是U+24B7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50398,UTF-32:00024b7e,UTF-8:F0 A4 AD BE。

𤭾的笔顺

折叠展开

𤭾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𤭾

同“甄”。[关键文献]: 原《异体字表》 所收字形作“~”。——来自台湾异体字网站。

𤭾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居延切;《集韻》、《韻會》:稽延切,𡘋音籈。
說文》:陶也。
前漢・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爲。〔註〕師古曰:甄,作瓦之人也。
後漢・班固傳》: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又,化也。左思〈魏都賦〉:𤣥化所甄,國風所稟。〔註〕甄,成也──言宮殿之制不侈泰,國俗奉爲程式也。何晏〈景福殿賦〉:甄陶國風。〔註〕李𣆀曰:埏埴爲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

又,《博雅》:甄,地也。

又,《廣韻》:察也。
抱朴子・正郭卷》:甄無名之士於草萊。

又,《廣韻》:一曰免也。

又,《增韻》:表也。潘岳〈西征賦〉:甄大義以明責。〔註〕宋均曰:甄,表也。

又,《增韻》:明也。
後漢・光武紀》:靈貺自甄。〔註〕甄,明也。謝瞻〈張子房〉詩:聖心豈徒甄,惟德在無忘。

又,《集韻》:亦姓。
𨻰留風俗傳》:舜陶河濱,後爲氏。
前漢・趙充國辛慶忌傳》:用甄豐、甄邯以自助。

又,地名。張悛〈爲吳令謝詢求爲諸孫置守冢人表〉:破董卓於陽人,濟神器於甄井。〔釋文〕甄,音堅。〔註〕〈吳書〉曰:初堅入洛軍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氣,堅命人浚探,得漢傳國璽。

又,陣名。
左傳・文十年》宋公道楚子田孟諸〔註〕:將獵,張兩甄,故置二左司馬。兩甄,猶兩翼也。
世說新語》:桓元好獵,雙甄所指,不避林壑。
晉書・周魴傳》:擊賊杜曾于楊口,令李桓督左甄。梁裴遂壽楊之戰,爲四待之。

又,甄甄,鳥飛貌。
楚辭・九思》:鹿蹊兮𨇰𨇰,貒貉兮蟫蟫;鸇鷂兮軒軒,鶉䳺兮甄甄。

又,諡法。汲冢《周書》:𨢄心動懼曰甄。

又,《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𡘋音眞──義同。
韻會》:毛氏曰:甄陶字,眞、僊二韻通押。莊季裕《雞肋篇》:甄徹字見獨,登進士時,林攄爲樞密,當唱名讀堅音,上以爲眞音,攄辯不遜,坐貶。〈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令人入井,探得傳國璽,以甄與己名音叶,爲受命之符。則三國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孫權卽位,尊堅爲帝,江左諸儒爲吳諱,故攺音眞。孫奕《示兒編》:甄有二音,學者皆押甄字在先韻,獨眞韻反未嘗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過。
文選》張華〈女箴〉云「散氣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句義,肇經天人」,則已押人眞韻矣。
〇〔按〕〈女箴〉在三國以後,孫氏未詳考,前此甄無眞音也。

又,《博雅》:堗下謂之甄。〔釋文〕甄,只賔反。

又,《博雅》:甄,甎也。〔釋文〕音眞。

又,《集韻》:諸延切,音饘──察也、勉也。

又,《廣韻》:苦掾切,音券──視也。

又,《集韻》:規掾切,音絹──同「鄄」,衞地,今齊隂鄄城。或作甄。
史記・齊太公世家》: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杜預曰:甄,衞地,今東郡甄城也。又,〈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註〕《正義》曰:甄音絹,卽濮州甄城縣北。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之刃切,音震。
集韻》:鐘病聲。
周禮・春官・典同》:薄聲甄。〔註〕甄讀爲甄燿之甄,甄猶掉也。〔釋文〕音震。

又,《字彙》:古奚切,音稽。
春秋・命曆敘》:神農甄四海,白阜脉山川。白阜,人名;佛經甄明之甄,亦音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