𨒙

𨒙

复制

tuō ㄊㄨㄛ hòu ㄏㄡˋ

辶部共8画半包围结构U+28499
汉语字典

辶部

8画

5画

半包围结构

dpd

ymr

wgvv

U+28499

13251454

𨒙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𨒙 ] 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uō,hòu,部首是辶,总笔画是8画。

[ 𨒙 ] 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石”。

[ 𨒙 ] 字仓颉码是ymr,五笔是dpd,郑码是wgvv,。

[ 𨒙 ] 字的UNICODE是U+2849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5017,UTF-32:00028499,UTF-8:F0 A8 92 99。

𨒙的笔顺

折叠展开

𨒙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𨒙
1

同“逅”。

𨒙
2

通“讬”。

𨒙
3shìㄕˋ

拼音shì。同“適”。楚国文字隶定字。

古壮字释义

𨒙

1.读音naek。

2.重。

3.深奥。

4.专( 心)。

5.偏爱。

𨒙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𡘋音拓。
說文》:寄也。揚子《方言》:凡寄爲託。
玉篇》:憑依也。
增韻》:委也、信任也。
榖梁傳・定元年》: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范註〕詒託,猶假寄。
禮・檀弓》: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鄭註〕寄也。
前漢・賈山傳》:聚廬而託處。
唐書・李勣傳》:勣既忠力,帝謂可託大事。
說苑・善說篇》:上士可以託色,中士可以託辭,下士可以託財。

又,《正字通》:寓言也。
後漢・姜肱傳》:託以他辭,終不言盜。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託州。

又,南詔官名。
唐書・南蠻傳》:乞託主馬,祿託主牛,巨託主倉廩。

又,《韻會》或作侂。
說文》:《論語》可以侂六尺之孤。今文作託。宋韓侂胄名取此。

又,或作寓。
禮・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註〕寓,寄也。或爲託。

又,《集韻》:陟嫁切,音吒──誇也。

𨒙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𨒙(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𨒙(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