蛖

复制

máng ㄇㄤˊ bàng ㄅㄤˋ

虫部共13画左右结构U+86d6
汉语字典

虫部

13画

7画

左右结构

jdne8

liiuh

igm

53114

U+86d6

2512141353334 竖、横折、横、竖、横、点、横、撇、竖弯钩、撇、撇、撇、点

𧊑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áng,bàng,部首是虫,总笔画是13画。

[ ] 字是左右结构,拼音是máng、bà,可拆字为“虫、尨”。

[ ] 字仓颉码是liiuh,五笔是jdne8,郑码是igm,。

[ ] 字的UNICODE是U+86D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518,UTF-32:000086d6,UTF-8:E8 9B 96。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1mángㄇㄤˊ

基本解释

〔~蝼( lóu )〕蝼蛄类的农作物害虫。

2bàngㄅㄤˋ

基本解释

古同“蚌”。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正韻𡘋步項切,音棒。
說文》:蜃屬。
爾雅・釋魚》:蚌含漿。
本草》:生江漢渠瀆閒,殼堪爲粉。
呂氏春秋》:月望,則蚌蛤實。左思〈吳都賦〉:蚌蛤珠胎,與月虧全。
拾遺記》:隂泉在寒山之北,有黑蚌飛翔來去。

又,《正韻》:蒲浪切,傍去聲──義同。

又,《唐韻古音》:步孔切,郭璞《山海經》歐絲野〔贊〕:女子鮫人,體近蠶蚌;出珠匪甲,吐絲匪蛹;化出無方,物豈有種。

又,《集韻》:白猛切,音𩶁──與蠯通。

又,敷容切,音丰──與蜂通。

或作蜯、蛖。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蛖(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蛖(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