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ㄆㄛ

頁部共14画左右结构U+9817
汉语字典

頁部

14画

5画

左右结构

hcdm8

dembc

xigo

41286

U+9817

53254132511134 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点、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𩑼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部首是頁,总笔画是14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皮,可拆字为“皮、頁”。

[ ] 字仓颉码是dembc,五笔是hcdm8,郑码是xigo,。

[ ] 字的UNICODE是U+981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935,UTF-32:00009817,UTF-8:E9 A0 97。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ㄆㄛ

基本解释

偏,不正。偏~。~覆。~僻。

很,相當地;~為( wéi )。~佳。~久。~以為然。

姓。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leanoneside;very,rather
  2. ganz,vollständig(Adj)​,parteiisch(Adj)​,recht(Adj)​,ziemlich(Adj)​,ziemlich,beträchtlich(Adj)​,beträchtlich,zueinerSeitegeneigt
  3. assez,plutôt,quelquepeu,unpeu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滂禾切;《正韻》:普禾切,𡘋音坡。
玉篇》:不平也、偏也。
書・洪範》:無偏無陂。〔釋文〕舊本作頗,音普多反。〔又〕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傳〕在位不敦平,則下民僭差。又,〈多方〉: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
韻補》: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叶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叉,改頗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滅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普火切,音叵。
釋名》:少也。又,差多曰頗多,良久曰頗久,多有曰頗有。
史記・叔孫通傳》: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又,《廣韻》、《集韻𡘋普過切,音破。
集韻》:偏也。一曰疑辭。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薳頗,楚人名。見《左傳》。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九上反切滂禾切、匹我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682頁,第3許惟賢738頁,第1

頗頭偏也。

段注引伸爲凡偏之偁。《洪範》曰: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人部》曰:偏者,頗也。以頗引伸之義釋偏也。俗語曰頗多頗久頗有,猶言偏多偏久偏有也。古借陂爲頗。如《洪範》古本作無偏無陂。顏師古《匡謬正俗》,李善《文選注》所引皆作陂。可證。迄乎天寶。乃據其時所用本作頗,而詔改爲陂。一若古無作陂者。不《學而》作聰之過也。陂義古皆在歌《戈部》。則又不知古音之過耳。

𩑋。皮聲。

段注滂禾切。十七部。又匹我切。《言部》曰:詖古文以爲頗字。言古文之假借也。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頗(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頗(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頗(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頗(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頗(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頗(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頗(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頗(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頗(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頗(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