弎

复制

sān ㄙㄢ

弋部共6画半包围结构U+5f0e
汉语字典

弋部

6画

3画

半包围结构

add86

ipmmm

hscd

43100

8383

U+5f0e

111154 横、横、横、横、斜钩、点

𢦘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sān,部首是弋,总笔画是6画。

[ ] 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弋,可拆字为“弋、三”。

[ ] 字仓颉码是ipmmm,五笔是add86,郑码是hscd,中文电码是8383

[ ] 字的UNICODE是U+5F0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334,UTF-32:00005f0e,UTF-8:E5 BC 8E。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sānㄙㄢ

基本解释

同“叁”。

详细解释

[数]同“三”。数词。后作“叁three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hre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說文》古文三字。註詳一部二畫。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一上反切穌甘切古音第七部頁碼34頁,第1許惟賢14頁,第2

弎數名。天地人之道也。

段注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一下曰道立於一。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

於文一耦二爲三。成數也。

段注此依《韵會》所引。《韵會》多據鍇本。今鍇本又非舊矣。耦,各本作偶。今正。二下曰从一耦一。以一儷一也。此曰一耦二爲三。以一儷二也。今又皆脫一字。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謂之成數。又字下曰:手之列多,略不過三。

凡三之屬皆从三。

段注穌甘切。古音在七部。

古文三。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弎(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弎(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弎(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弎(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弎(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弎(传抄·宋·三体阴符经) 传抄 三体阴符经

弎(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弎(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