邿

复制

shī

阝部共8画左右结构U+90bf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阝部

8画

6画

左右结构

ffbh

ginl

bdy

47327

U+90bf

12112452 横、竖、横、横、竖钩、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shī,部首是阝,总笔画是8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寺、阝”。

[ ] 字仓颉码是ginl,五笔是ffbh,郑码是bdy,。

[ ] 字的UNICODE是U+90B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55,UTF-32:000090bf,UTF-8:E9 82 BF。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6650,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ī

基本解释

古国名,中国春秋时属鲁,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

山名,在中国山东省平阴县西。

姓。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stateinShandongprovince
  2. Ortsname(S)
  3. (nomdelieu)​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書之切;《集韻》、《正韻》:申之切;《韻會》:商支切,𡘋音詩。
說文》:附庸國。
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註〕邿,小國也。任城亢父縣有邿亭。

又,山名。
左傳・襄十八年》: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註〕平隂西有邿山。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六下反切書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183頁,第1許惟賢520頁,第2

邿附庸國。

段注《王制》曰: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矦曰附庸。鄭云:不合,謂不朝會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國事附於大國。不能以名通也。《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邿者,魯附庸也。

在東平亢父邿亭。

段注《前志》曰:東平國亢父詩亭,故詩國。《後志》曰:章帝元和元年。分東平國爲任城國。亢父屬任城國。按《前志》當作詩亭故邿國。許書當作東平亢父詩亭。杜預左注亦當本作詩亭。皆寫者亂之耳。邿詩古今字也。今山東濟寧州東南有故邿城。

从邑。寺聲。

段注書之切。一部。

《春秋傳》曰:取邿。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邿(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邿(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邿(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