碬

复制

xiá ㄒㄧㄚˊ

石部共14画左右结构U+78ac
汉语字典

石部

14画

9画

左右结构

dnhc

mrrse

gxxx

17647

U+78ac

13251512115154 横、撇、竖、横折、横、横折、横、竖、横、横、横折、横、横撇/横钩、捺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xiá,部首是石,总笔画是14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可拆字为“石、叚”。

[ ] 字仓颉码是mrrse,五笔是dnhc,郑码是gxxx,。

[ ] 字的UNICODE是U+78A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892,UTF-32:000078ac,UTF-8:E7 A2 AC。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xiáㄒㄧㄚˊ

基本解释

〔磍~〕高下。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whetston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廣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𡘋音遐。
說文》:厲石也。
春秋傳》曰:鄭公孫碬,字子石。

又,《玉篇》:磍碬,高下也。
〇〔按〕《說文》又部叚註借也,古雅切,與殳部段字迥別;石部此字註厲石也,从石,叚聲──則孫愐胡加切非謬矣。
正字通》斥爲碫字之譌,不知何據。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九下反切丁亂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795頁,第5許惟賢785頁,第6

碫碫石也。

段注碫篆舊作碬。《九經字樣》所引《說文》巳然。今依〈詩〉《釋文》及《玉篇》正。碫石本作厲石。自〈詩〉《釋文》所引巳然。今正。《大雅》。取厲取碫。今本作取鍛。當依《釋文》本又作碫。《毛傳》曰:碫(逗),碫石也(今本奪一字)。箋云:碫石(此釋傳),所以爲鍛質也。箋意此石可爲椎叚之椹質。是則碫石者,石名。椎段字今多用鍛。古衹作段。𦒱工段氏爲鎛噐,《禮經》段脩,字皆作段是也。段與厲絕然二事。碫石,厲石必是二物。尚書《粊誓》。段乃戈矛。厲乃鋒刃。段之欲其質之堅也。厲之欲其刃之利也。詩。取厲取鍛。亦明明分別言之。《毛傳》亦旣確指云碫石矣。豈許君於此乃忽溷淆之,訓碫爲厲石乎。揆厥所由。由許依傳云碫石也三字爲句。而刪複字者乃妄改爲厲字。猶上礜篆下本云礜石也。而刪複字者妄改爲毒石。夫碫豈可爲厲,礜豈可槪以毒哉。大抵淺人於複字之不可刪者,或刪或改。刪之則如巂周之去巂,離黃之去離。改之則如碫石之改爲厲石,䭫首頓首之改爲下首。知刪者難。知改者尢難。或問《廣雅》何以云碫礪也。曰此自《廣雅》之誤。《廣雅》之例。每合異類之相近者爲一。此則異類而迥別者也。又按上文云:磏,礪石。赤色。據《淮南》注。礛讀廉氏之廉。《淮南》礛諸,許作厱諸。然則磏卽厱礛,三字一也。以馬赤白色曰騢,玉小赤曰瑕,《海賦》瑕石詭暉,《蜀都賦・吳都賦》皆有瑕英,《江賦》壁立赮駮言之。則厲石赤色名碬宜矣。磏篆恐當爲碬篆。古本碬碬皆有而致舛譌。如《鼎部》之𠕪鼏二篆,《衣部》之袗袀二篆,皆以形似致合爲一字。又按椎段,古衹用段不用鍛。鍛者,小冶也。凡用鍛爲椎段者,非古。詩之碫石,《鄭箋》謂可爲段質。許意不如是。許謂此石可段物。故引鄭公孫段字子石。古今物不同。今之無碫石,猶之無砭,砮矣。

从石段。段亦聲。

段注各本作从石叚聲四字。今正。會意兼形聲也。《殳部》曰:段,椎物也。丁亂切。故爲會意。碫都亂切。十四部。

《春秋傳》,

段注舊有曰字。今刪正。

鄭公孫段字子石。

段注段各本作碬。乎加切。繆甚矣。而改爲碫字者,恐亦尚未是。葢此引經說字之例。舉公孫段字子石,以證碫之从段石會意也。《春秋傳》多古文。段者,碫之古文也。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碬(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碬(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碬(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