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hěn ㄓㄣˇ

疒部共10画半包围结构U+75b9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疒部

10画

5画

半包围结构

形声字

uwee

kohh

topd

00122

4011

5378

U+75b9

4134134333 点、横、撇、点、提、撇、捺、撇、撇、撇

𤵜 𤺋 𤻞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zhěn,部首是疒,总笔画是10画。

[ ] 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㐱”,五行属金。

[ ] 字造字法是

[ ] 字仓颉码是kohh,五笔是uwee,郑码是topd,中文电码是4011

[ ] 字的UNICODE是U+75B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137,UTF-32:000075b9,UTF-8:E7 96 B9。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030,属次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ěnㄓㄣˇ

基本解释

皮肤上起的小颗粒,通常是红色,多由皮肤表层发炎浸润而起。湿~。麻~(亦称“疹子”)。风~。丘~。疱~。

详细解释

1.皮肤上起的红色小疙瘩。也指痘疮 rash

湿疹,瘙疹,瘟疹;疹粟(肌肤因受寒而起如粟一般的疹粒);疹子(麻疹)

2.disease

遂动旧疹,缠绵经月。 —— 《洛阳伽蓝记》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easles;rash;fever
  2. éruption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集韻》、《韻會》、《正韻𡘋止忍切,音軫。
說文》:脣瘍也。

又,《釋名》:疹,診也──有結氣可得診見也。
玉篇》:癮疹,皮外小起也。
正字通》:俗呼痘瘡曰疹。

又,《集韻》:丑刄切──同「疢」,熱病。〈越語〉: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張衡〈思𤣥賦〉:思百憂以自疹。〔註〕疹,疾也。

又,《五音集韻》:奴結切,音涅──義同。

又,《集韻》:頸忍切,音緊──脣瘍也。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四下反切之忍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684頁,第2許惟賢305頁,第3

疹脣瘍也。

段注宋玉《風賦》曰:中脣爲胗。

从肉。㐱聲。

段注之忍切。十三部。

籒文胗。从𤕫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疹(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疹(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疹(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疹(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疹(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疹(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