扡

复制

tuō ㄊㄨㄛ chǐ ㄔˇ ㄧˇ

扌部共6画左右结构U+6261
汉语字典

扌部

6画

3画

左右结构

rbn

qpd

dyi

54012

8421

U+6261

121525 横、竖钩、提、横折钩、竖、竖弯钩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uō,chǐ,yǐ,部首是扌,总笔画是6画。

[ ] 字是左右结构,拼音是tuō、chǐ,可拆字为“扌、也”。

[ ] 字仓颉码是qpd,五笔是rbn,郑码是dyi,中文电码是8421

[ ] 字的UNICODE是U+626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185,UTF-32:00006261,UTF-8:E6 89 A1。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1tuōㄊㄨㄛ

基本解释

古同“拖”。

2chǐㄔˇ

基本解释

顺着木纹剖开:“析薪~矣。”

3ㄧˇ

基本解释

施加。

迁徙。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ragalong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集韻》同「拕」。詳拕字註。

又,《集韻》:待可切,駝上聲──引也。
音學五書》:古音徒可切,後人誤入紙韻。
詩・小雅》: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詳掎字註。

又,《唐韻》:移爾切,迤上聲──加也。又,離也。

又,《集韻》、《韻會𡘋丑豸切,褫上聲──析也。又,落也。與搋同,或作拸。

又,《集韻》、《韻會𡘋丈尒切,音豸──義同。又,《集韻》:丈蟹切,音廌──亦析也。

又,余支切,音移──遷徙也。

又,是義切,音豉──牽也。

韻會》:《說文》引《》漢《五經》本作杝,今文《毛詩》陸德明所定作扡,音異字異,而義實同。
〇〔按〕《詩・小雅》箋註:敕氏反。又,疏云:扡者,施也。觀其裂而漸相施及也。諸家音訓多从紙韻,今依《類篇》以古音爲正,而餘音附之。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437頁,第1許惟賢1060頁,第1

拕曳也。

段注《申部》曰:束縛捽抴爲臾。又曰:曳者,臾曳也。然則曳之義略同抴。一說曳本作抴。後人避諱改之。《南越傳》。拕舟而入水。《論語》。加朝服扡紳。易。終朝三褫之。鄭本作拕。叚拕爲褫也。高誘注《淮南》遇盜拕其衣云:拕,奪也。

从手。它聲。

段注託何切。十七部。《廣韵》又徒可切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扡(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扡(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扡(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扡(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扡(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扡(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