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jiū ㄐㄧㄡ

糹部共8画左右结构U+7cfe
汉语字典

糹部

8画

2画

左右结构

xnhh

vfvl

zzi

22900

U+7cfe

55444452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竖提、竖

𠃏 𠃚 𢒥 𥾆 𧺯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jiū,部首是糹,总笔画是8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可拆字为“糸、丩”。

[ ] 字仓颉码是vfvl,五笔是xnhh,郑码是zzi,。

[ ] 字的UNICODE是U+7CF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998,UTF-32:00007cfe,UTF-8:E7 B3 BE。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jiūㄐㄧㄡ

基本解释

见“纠”。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investigate,inspect
  2. erforschen,nachforschen,korrekt,abändern,verwickeln,umschlingen
  3. corriger,redresser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廣韻》:居黝切;《集韻》:吉酉切,𡘋音朻。
說文》:繩三合也。
史記・賈誼傳》:何異糾纆。〔註〕《通俗文》云:合繩曰糾。

又,《博雅》:舉也。
書・冏命》:繩愆糾謬。〔疏〕糾,謂發舉其愆過。
左傳・昭六年》:糾之以政。〔註〕糾,舉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糾萬民。〔釋文〕糾,察也。又,〈小宰〉:凡宮之糾禁。〔註〕糾,猶割也、察也。

又,《詩・魏風》:糾糾葛屨。〔傳〕猶繚繚也。〔疏〕稀疏之貌。

又,《後漢・公孫瓚傳》:糾人完聚。〔註〕糾,收也。

又,《後漢・荀彧傳》:收離糾散。〔註〕糾,合也。又,《玉篇》:吿也。
廣韻》:督也、參也、急也、戾也。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
詩・陳風》:舒窈糾兮。〔傳〕窈糾,舒之姿也。

又,《正韻》:舉有切,音九──義同。

又,《韻補》叶居由切,結也。嵆康〈琴賦〉:瀄汨澎湃,䖤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

正字通》:俗從斗作紏,非。
〇〔按〕《說文》糾在丩部,今倂入。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三上反切居黝切古音第三部頁碼351頁,第3許惟賢158頁,第6

糾繩三合也。

段注《糸部》曰:紉,單繩也。劉表易《章句》曰:㒳股曰纆。按李善引《字林》。糾,㒳合繩。纆,三合繩。與許不合。《糸部》綸下曰:糾青絲繩也。凡交合之謂之糾。引伸爲糾合諸矦之糾。又爲糾責之糾。

从糸丩。丩亦聲。

段注丩亦二字今補。居黝切。三部。〈詩〉音義引《說文》己小反。音之轉也。岀音隱。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糸部》者,說與《句部》同。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糾(简·秦·里耶) 里耶

糾(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糾(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糾(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糾(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糾(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糾(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糾(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糾(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糾(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