蛓

复制

ㄘˋ

虫部共12画半包围结构U+86d3
汉语字典

虫部

12画

6画

半包围结构

faji

jilmi

ehi

43150

U+86d3

121251214534 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点、斜钩、撇、点

𧉠 𧊸 𧍤 𧏀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部首是虫,总笔画是12画。

[ ] 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可拆字为“”。

[ ] 字仓颉码是jilmi,五笔是faji,郑码是ehi,。

[ ] 字的UNICODE是U+86D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515,UTF-32:000086d3,UTF-8:E8 9B 93。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ㄘˋ

基本解释

一种毛虫,刺蛾科黄刺蛾的幼虫。俗称“洋辣子”。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aterpillar;(Cant.)anit,louse;itching
  2. tiqu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𡘋七賜切,音刺。
說文》:毛蟲也。
爾雅・釋蟲》:蜭,毛蟲。〔疏〕蜭,一名毛蠹,卽蛓也,今俗呼爲毛蛓,有毒螫人。王逸〈九思〉:蛓緣兮我裳。

又,《唐韻》:七吏切──義同。

玉篇》或作螆、𧉠𧍤、蚝,《類篇》別作𧋐,《集韻》又作𧏀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千志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658頁,第3許惟賢1156頁,第10

蛓毛蟲也。

段注不曰毛蠹者,不居木中。但食葉也。《釋蟲》云:蟔,蛅蟴。郭云:蛓屬也。今靑州人呼蛓爲蛅蟴。孫叔然云:八角螫蟲。失之。按今俗云刺毛者是也。食木葉。體有棱角,有毛,有采色。毛能螫人。叔然說不誤也。其老而成蛹。則外有𣪊如雀卵然。《本艸經》謂之雀甕。或出成蛾放子如蠶子。或卽卵育於𣪊中。故《本艸》云:雀甕,蛅蟖房也。蛅蟴音髯斯。

从虫。𢦒聲。讀若笥。

段注三字依《爾雅・釋文》補。千志切。一部。《本艸》作蚝。音同。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蛓(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蛓(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