膰

复制

fán ㄈㄢˊ pán ㄆㄢˊ

月部共16画左右结构U+81b0
汉语字典

月部

16画

12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etol

bhdw

qpki

72269

U+81b0

3511343123425121 撇、横折钩、横、横、撇、点、撇、横、竖、撇、捺、竖、横折、横、竖、横

𥛮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án,pán,部首是月,总笔画是16画。

[ ] 字是左右结构,拼音是fán、pán,可拆字为“月、番”。

[ ] 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番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 同本义 sacrificial meat膰,祭余肉。——《广韵》天子有事膰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生日脤,熟曰膰。——《谷梁传·定公十四年》祀有执膰,戎有受脤。——《左传·成公十三年》

#p#

2pánㄆㄢˊ

基本解释

大腹。

[ ] 字仓颉码是bhdw,五笔是etol,郑码是qpki,。

[ ] 字的UNICODE是U+81B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200,UTF-32:000081b0,UTF-8:E8 86 B0。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1fánㄈㄢˊ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用的熟肉:“以脤~之礼,亲兄弟之国。”

送给祭肉:“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吾。”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肉,番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 同本义 sacrificial meat膰,祭余肉。——《广韵》天子有事膰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生日脤,熟曰膰。——《谷梁传·定公十四年》祀有执膰,戎有受脤。——《左传·成公十三年》

2pánㄆㄢˊ

基本解释

大腹。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cookmeatforasacrificeoroffering
  2. viandecuiteutiliséedansunsacrific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集韻》:符袁切;《正韻》:符艱切,𡘋音煩。
說文》:宗廟火熟肉。
春秋傳》「天子有事㸋焉,以饋同姓諸侯」,或从肉。
玉篇》:膰,肝也。
榖梁傳・定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
史記・周本紀》: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註〕胙,膰肉也。又,〈孔子世家〉:如致膰乎大夫。〔註〕膰,祭肉。
後漢・劉長卿妻傳》:縣邑有祀,必膰焉。〔註〕膰,祭餘肉也。

又,與燔通。
左傳・襄二十二年》與執燔焉〔釋文〕:燔,亦作膰。
榖梁傳・定十四年》:熟曰膰。〔釋文〕本作燔。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大腹也。

又,蒲波切,音婆──義同。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下反切附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962頁,第2許惟賢858頁,第3

㸋宗廟火𦏧肉。

段注今世經傳多作燔,作膰。惟許書作㸋。《火部》燔下云𤑔也。是詩作燔爲叚借字。他經作膰乃俗耳。許稱《左傳》作㸋。《左傳釋文》云:膰《周禮》又作㸋。皆古文之存焉者也。《異義》。《左氏》說。脤,社祭之肉。盛之以蜃。宗廟之肉名曰膰。《說文》作祳㸋。用《左氏》說。祳下曰:社肉盛以蜃。故曰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㸋下云:宗廟火孰肉也。天子所以饋同姓。古本當如此。今本爲寫者舛誤耳。必云炙孰者,爲其字从火。

天子所㠯饋同姓。

段注各本作以饋同姓四字,在有事㸋焉之下。非也。今正。《大宗伯》鄭注云:脤膰,社稷宗廟之肉。以賜同姓之國。同福祿也。兄弟有共先王者。鄭與許同用《左氏》說也。若傳所云賜齊侯胙。又云宋先代之後。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是亦有歸㸋異姓者。

从炙。

段注毛公曰:傅火曰燔。又曰加火曰燔。其事與炙相類也。

畨聲。

段注附袁切。十四部。

《春秋傳》曰:天子有事㸋焉。

段注僖卄四年《左傳》文。偁此者,證古經作㸋不作燔。又以見有歸㸋異姓之禮。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膰(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膰(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膰(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膰(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